推进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
在党的十七大上,总书记指出循环经济要形成较大规模,建设生态文明,这为我国循环经济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,也提出了新的要求。
自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下发《关于组织开展循环经济试点(第一批)工作的通知》以来,我国在重点行业、重点领域、产业园区和省市积极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。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。参加试点的企业、工业园区和省市普遍成立了有关组织机构,编制具体实施方案,组织项目申报,保证试点工作顺利进行。通过试点,树立一批典型企业、示范园区和示范城市的总体目标正在逐步实现。
当前,要按照《国务院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》要求,在试点的基础上,推进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。退港回收介绍,从短期看,这是实现“十一五”规划提出的节能减排目标的需要。2006年,我国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%左右,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2%的目标。今年上半年,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263.4万吨,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0.88%;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691.3万吨,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0.24%。因此,只有在更大范围内发展循环经济,才能完成“十一五”规划提出的节能减排任务。从长期看,只有发展循环经济,才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,建设生态文明,实现可持续发展。
要推进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,一是从观念上明确循环经济定位。要明确循环经济本质上是生态经济,它要求经济发展不能突破本地的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。要根据本地的资源和环境承载力来安排经济发展规模。二是扩大试点行业范围。要将试点由目前集中在工业领域扩展到农业领域和服务业领域,由集中在生产环节扩展到生产环节、流通环节和消费环节并重。积极发展生态农业、生态工业和生态服务业,倡导绿色消费。三是扩大试点区域范围。特别要注重扩大工业园区试点,通过将生产要素集中在工业园区,使园区内企业相互依托,互相促进,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,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规模效益。四是要从体制机制上保障循环经济发展。要着力解决试点中反映出来的体制机制问题,建立健全六个体系和一个机制:即法律法规体系、政策支撑体系、组织实施体系、技术创新体系、标准规范体系、评价指标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。欢迎光临公司官网http://www.hkrecycle-centre.com
当前,要抓紧制定《循环经济法》,理顺管理体制,加大政策扶持力度,加快标准建设,强化政府监管,完善评价指标,探索建立抑制资源浪费和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制度。